close

因為睡覺都會夢見李小妹來報到

所以本人最近很認真的K書

比聖經還厚,美國小兒科權威Dr. Sears的 The BABY BOOK是我目前最愛的閒書

它的厚度應該跟英美文學史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內容親民而且實用許多

 

第一章講的就是Attachment Parenting,中文英可翻成親密育兒

伴隨著父母迎接新生兒的喜悅,是更多的疑問與不安

其中每對父母及照顧者會面臨的問題就是:

孩子哭的時候要不要抱?

我們都聽過老一輩的說法

"抱久了會養成依賴習性"

"孩子很精的!抱久了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哭一哭沒關係,當運動"

"不要被孩子控制住了,搞清楚你才是老闆"

等等等等...

好像我們在跟剛出世的嬰兒玩諜對諜的遊戲,或者看誰堅持力強

 

這種以訓練為主,傾向行為主義的教養方式

並不受到Dr. Sears夫婦的推崇

自身養育八名子女再加上三十年以上的執業經驗

Dr. Sears認為孩子初到這個世界的這一段時間,是親子情感及信任的建立關鍵期

新生兒唯一表達需求的工具就是哭泣

哭泣代表飢餓,不舒適可能需要換尿布、洗澡,害怕,孤單,想要人陪,不安

人不管長多大都有情緒,但我們有抒發的方式

有人選擇書寫,有人選擇打電話給朋友,有人逛街花錢去

而小小的嬰兒呢? 當他們出生的時候

有時候他們懂自己餓了,而有時候卻是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不安

 

對於白天或黑夜都還搞不清楚的嬰兒

成人世界太多規距,都不是這時期的他們可以理解或者配合的

他們能懂得只是自己發出的需求有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及滿足

根據Dr. Sears的臨床經驗顯示

嬰兒時期受到父母或照顧者及時回饋的孩子

長大後會更為有自信、更為獨立、有安全感,也更懂得用同理心對待他人

這是因為當他們發出需求哭聲的時候

父母溫柔的言語安慰以及擁抱

給了孩子及時的回饋

漸漸的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對這項溝通系統的信心

 

如果我們就讓他哭呢?

也許一小時兩小時停了

也許三小時,孩子哭累了睡著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停止哭泣

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入眠?

沮喪?失望?放棄?妥協?

這是我們想要為孩子塑造的性格嗎?

 

Dr. Sears提到父母及照顧者本身敏感度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的寶寶滿月後就可以一覺到天亮

有的寶寶一歲了半夜還要喝奶

有的寶寶喜歡自己躺在床上玩耍

有的寶寶就是喜歡跟大人黏在一起

這種屬於每個寶寶獨一無二的特性需要時間的相處才會漸趨明顯

因此Dr. Sears建議父母要懷著開放的心

及善用敏銳的觀察力

來回應寶寶的需求

 

 

我個人非常喜歡Dr. Sears的觀點

因為寶寶不是大人的附屬品

而父母的工作是幫助寶寶適應這個世界

給予寶寶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挑戰

雖然這樣聽下來

照顧孩子的工作更辛苦了

但是,Dr. Sears也有提到,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可將回應的時間拉長

讓孩子漸漸學會等待

其實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最終都會建立規律

只是在新生嬰兒期

最重要的是給予寶寶最多的安全感與親密感

這對於日後的教養也有很大的幫助

 

 

李小妹在肚子裡活潑好動

醫生說她出生後好動的可能性也很高

再加上我自己從來不是一個好睡的人

連我媽都說本人嬰兒時期半小時要哭一次

但因為當時全家就一個嬰兒

跩個二五八萬

一定有人哄有人伺候

所以我那麼多的安全感可能就是這樣長出來的

沒道理自己當了媽又要女兒事事配合

 

所以我跟李寶爸已經有相當共識

人肉抱抱機近期內就會開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h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